释义 |
法律分析: 套路贷诈骗案件中,被骗者的借贷行为是否受到欺诈行为的影响是关键问题之一。在此类案件中,被骗者往往出于急需资金等原因,通过签订高额借款合同等方式被骗。为了证明被骗者的借贷行为受到欺诈行为的影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借贷合同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被骗者应当通过合同条款、签订时间、交易情况等方面,证明借贷合同中存在欺诈行为。具体来说,被骗者可以通过证据证明贷款利率、手续费等条款存在违法情况,或者证明贷款公司在签订合同时采用了欺骗、威胁等手段。 2. 借贷行为是否合理:被骗者应当证明自己处于一种被迫的状态下,没有其他合理的贷款渠道。被骗者应当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需要资金支持,而且没有其他的借贷渠道。 3. 损失的具体情况:被骗者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些损失与欺诈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被骗者可以通过提供银行流水、借款合同等证据,证明欺诈行为对自己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当事人一方实施欺诈行为,导致合同的成效发生重大错误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