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私分集体财产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私分国有资产累计10万元以上应立案侦查,国有资产指国家依法取得或投资形成的资产。涉案单位或个人将国有资产集体分给个人违反国家规定,即违反法律、决定、法规和命令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 法律分析 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所谓“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实践中,只要查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分给个人,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就应当立案侦查。所谓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保护、使用处理的规定。 拓展延伸 私分集体财产罪的定罪要件和量刑标准是什么? 私分集体财产罪的定罪要件是指被告以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侵占、转移、转让、抵押、担保等手段,将集体财产据为己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定罪要件包括: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占有行为、集体财产的客观存在、侵占、转移、转让、抵押、担保等具体手段。量刑标准则根据犯罪的主观恶性、客观危害程度、犯罪手段、数额大小、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根据犯罪的轻重,可处以罚金、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具体的定罪要件和量刑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结语 私分国有资产涉及重大经济利益,涉案金额较大时,应立案侦查。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分给个人,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量刑标准将综合考虑犯罪的主观恶性、客观危害程度、犯罪手段、数额大小、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具体的定罪要件和量刑标准可能因地而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