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案件不予立案的具体情形 |
释义 | 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及法庭规则的遵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违法起诉、涉及国家安全等六种情形将不被立案。法庭规则要求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遵守,否则将受到训诫、罚款、拘留等处罚。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出现以下6种情况之一的,不管是起诉,还是自诉,相关部门都不会进行登记立案: 1、当事人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涉及到危害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的; 4、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6、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内的。对于法院不给立案,会给不予立案裁定,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以在接到法院裁定书之日起十日内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或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回避的六种情形回避的六种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法庭规则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的相关规定,对于以下六种情况,无论是起诉还是自诉,相关部门都不会进行登记立案:当事人违法起诉或不符合法律规定;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内。对于法院不给立案的裁定,当事人可以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十日内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或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同时,根据法庭规则,任何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理和惩罚,以维护法庭秩序和公正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