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监视居住的流程包括哪些阶段? |
释义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和第七十五条,监视居住是一种强制措施,适用于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扶养人,案件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的,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况。监视居住应在住处执行,若涉及国家安全犯罪或恐怖活动犯罪且在住处执行可能影响侦查,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但不能在羁押场所或办案场所执行。 法律分析 监视居住有以下程序: 1、达到监视居住条件申请监视居住 2、提供必要的证据或病历 3、提交申请书和证据材料 4、办案机关审查 5、变更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第七十五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拓展延伸 监视居住的法律程序及其执行步骤 监视居住是指法律机构对特定个体进行持续的监控和限制其自由行动的措施。其法律程序及执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判决决定,法庭或相关机构会对被监视居住的个体做出决定。其次,决定生效后,监视居住的具体细节和限制条件将被明确规定并通知被监视者。第三,执行部门负责实施监视居住,包括监控被监视者的行动、收集相关信息和确保执行的合法性。最后,监视居住期满或相关条件变更时,相关机构会根据法律程序进行评估和决定是否继续执行监视居住。整个过程注重法律程序的合法性和权益的平衡,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监视居住措施的实施。 结语 监视居住是一项持续监控和限制自由行动的措施,其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变更等步骤。根据刑事诉讼法,特定情况下可以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监视居住应在住处执行,如无固定住处则指定居所执行。该措施的实施注重法律程序的合法性和权益的平衡,以确保公正和合理。整个过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六章 宜 居 环 境 第六十五条 国家推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引导、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六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