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探视权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被剥夺?
释义
    探视权行使受限:法律保障未抚养一方探视孩子,但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人民法院可中止探视权,如探视方有违法行为、教唆不良行为、健康威胁或威胁孩子安全。抚养方应协助探视权行使。探视内容可协商确定,如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可作出判决。中止探视后改正行为可恢复探视权。构建良好成长环境重要,若遇上述情况应尽快向法院诉讼。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法律保障未抚养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但探视权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探视权的行使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如果探望权的行使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那么人民法院可以中止探望的权利。
    一、可以中止探望权的情形主要有:
    1、探望一方对子女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给予未抚养一方探望权,主要是为了提供未成年子女一个良好美满的成长环境,如果探望一方对子女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那么探望权的行使就违背了权利行使的初衷。
    2、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子女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自己亲人的影响,因此如果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那么将会对未成年子女的成长造成非常巨大的不良影响。
    3、探望一方有严重的健康障碍,威胁子女健康的。探望一方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如果继续给予其接触、探望未成年的机会,那么将会增加传染给未成年子女的机会,导致未成年子女的健康问题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探望一方有影响未成年子女健康状况时,应当先中止其探望权的行使。
    4、探望一方存在严重品质缺陷直接威胁到子女健康或者安全的。探望权的行使侵害了未成年人成长的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探望权的行使,侵害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二、探望权行使的具体内容:
    1、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享有探望权,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协助该方行使探望权。生活当中会有抚养孩子的一方阻止探望一方探望的情况的发生,如果探望一方的探望行为没有侵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那么抚养一方应当协助探望一方行使探望权。
    2、未成年人的父母可以就探视权的时间、次数以及地点等详细内容协商确定。
    3、父母无法就探视内容达成一致的,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据具体内容作出探视权的具体判决。
    如果一方存在上述任何一种行为即可以申请中止探视,但是如果对方之前存在这些情况,但是经过改正之后不存在这些状况了,那么是可以恢复探视权的,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孩子是有帮助的,如果存在以上情况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法律保障未抚养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但需注意探视权的行使应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人民法院可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包括:探望方有违法犯罪行为、教唆不良行为、严重健康障碍威胁子女健康、存在威胁子女健康或安全的严重品质缺陷。探望权的具体内容可由父母协商确定或由法院判决。若存在上述行为,可申请中止探视,但改正后可恢复探视权。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有益,如遇以上情况应及时向法院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