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的立法保障
释义
    本文介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定义、目的、法律性质、涉及领域、关注重点以及适用程序等方面的区别。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部门法,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和防止过度竞争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部门法,关注个人权益和防止他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两者在商标权保护方面有交叉的部分,但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现的是国家对市场不当竞争的干预,因此属于经济法部门法。
    法律分析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二者的联系:
    (一) 两者的目的都是维护市场经济充分竞争。
    (二) 两者的法律性质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
    (三) 两者在商标权保护方面有交叉的部分,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混淆行为其中一条是商标混淆与商标法的混淆有相同的规定。
    三、二者的区别:
    (一) 虽然两者的法律性质体现为公法和私法,但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现的是国家对市场不当竞争的干预,因此属于经济法部门法;而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属于民法部门法。
    (二) 反不正当竞争法关注社会整体利益,防止过度竞争对社会整体利益带来的损害;知识产权法关注个人权益,防止他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仅由国内规范组成,而知识产权法有国内规范与国际条约组成。
    (四)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适用程序不同。知识产权法有专门的机关,如商标委员会和专利委员会。
    (五) 知识产权法的技术性规范比较多,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少。
    结语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在目的、法律性质、商标权保护、关注的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权益、适用程序以及技术性规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部门法,关注个人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属于经济法部门法,关注社会整体利益。两者在维护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但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7: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