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 |
释义 | 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范围十分广泛,概括来讲可以分成这三种:物、智力成果、行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此外依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因此一般而言,行政主体是政府。 政党干预国家政权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就是执政党。因此,执政主体是执政党。 执法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主体,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行政执法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这就要求承担行政执法活动的机关或组织,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资格并经国家有关机关的合法许可。 广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一、法律上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 (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