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匿名举报信纪检会不会查 |
释义 | 匿名举报信纪检会查,但纪委保密举报人身份,匿名举报需提供实事求是的具体情节和证据,不得捏造。纪委按程序初核、调查、立案,可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应建立协调制约机制,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监督管理。问题线索应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法律分析 一、匿名举报信纪检会不会查 1.依据我国监察法的规定,监察部门对匿名的举报信是会查看的,如果发现举报的事情是有事实的,还会立案进行调查。 2.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对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纪委对举报人有保密保护的义务,纪委受理匿名举报信后,不会主动去查举报人或举报信的来源。 3.匿名举报的,应当尽可能据实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违纪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我们在进行举报的时候,需要实事求是,不要谎报,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可以进行实名举报,实名举报的话,往往也会有一定的奖励的。 4.纪委受理举报和匿名举报后,按一般程序会就举报的事实进行有原则、有范围或非公开的初核被查——根据初核被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调果——帝立案调查的——调查核实——进行组织处或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司法和序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程序处理,纪委一般不再干预。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1.第三十六条监察机关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问题线索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应当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调查、处置工作全过程监督管理,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履行线索管理、监督检查、督促办理、统计分析等管理协调职能。 2.第三十七条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问题线索,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处置意见,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分类办理。线索处置情况应当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结语 匿名举报信纪检会认真查看并进行调查。纪检监察机关对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会予以重视和妥善处理,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匿名举报应提供被举报人的具体信息和证据,不得捏造事实。实名举报往往会有奖励。纪委受理举报后,按程序进行初核、立案调查、调查核实,最终进行组织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了监察机关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职能。监察机关应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监督管理。线索处置情况应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五章 监察程序 第三十九条 经过初步核实,对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批准立案后,应当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方案,决定需要采取的调查措施。 立案调查决定应当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报相关组织。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五章 监察程序 第四十五条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处置: (一)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二)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三)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四)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五)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监察机关经调查,对没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撤销案件,并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公布):第七章 监察官的监督和惩戒 第四十七条 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监察对象、检举人、控告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没有主动申请回避的,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决定其回避: (一)是监察对象或者检举人、控告人的近亲属的; (二)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三)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 (四)有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其他情形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