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同车伤亡者的法律责任 |
释义 | 醉酒驾驶机动车将面临行政和刑事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暂扣驾驶证一个月至三个月,并处200元至500元罚款。如造成人员死亡,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追究刑事责任。同车人员若有过错,可能构成共犯。醉酒驾驶将被判处行政拘留15日以下,而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则可能判处六个月以下的拘役刑罚。 法律分析 首先需要考虑同车人员对事故是否有直接或是间接的过错,例如教唆逃逸等情形,这个要由交管部门调查并出具事故认定书确认。如果对事故存在过错的,那么因为事故致人死亡,不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因为根据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即可构成交通肇事罪。同车人员有可能构成共犯。问:酒驾拘留多久?答:饮酒驾驶的,可以处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如果是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会由法院判处六个月以下的拘役刑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拓展延伸 同车伤亡者的法律救济措施 同车伤亡者的法律救济措施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作为同车乘客或受伤者所享有的法律权益和可追求的救济途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同车伤亡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获得法律救济:首先,他们可以向责任方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失、残疾赔偿等。其次,同车伤亡者还可以申请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救济制度,获得医疗费用报销和伤残津贴等福利待遇。此外,如果事故中存在违法行为,同车伤亡者还可以向执法机关报案,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总之,同车伤亡者可以依法获得多种形式的法律救济,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获得应有的补偿。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对于同车伤亡者,他们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申请社会保险等途径来获得法律救济。民事诉讼可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失、残疾赔偿等;社会保险可提供医疗费用报销和伤残津贴等福利待遇。同时,如果事故中存在违法行为,同车伤亡者还可以向执法机关报案,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同车伤亡者有权依法获得多种形式的法律救济,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和获得应有的补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九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八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七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