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属于房屋所有人,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只能继承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宅基地所有权是属于集体所有的,并不是个人财产,所以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除外。,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公民继承了房屋,当然可以使用房屋所占的宅基地。,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的情况:,1、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并且在同一农村集体组织中,可以继承。,2、继承人不和被继承人一起生活,但属于同一农村集体组织,可以继承。,不能继承农村宅基地的情况:,1、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属于同一个村集体,不在一起生活且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不能继承宅基地。,2、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不属于同一个村集体,不能继承宅基地。,3、继承人是城镇户口,不能继承宅基地。,民法典第二编第十三章第36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1、房产继承只有在被继承人死后才可进行:在实际生活中,会有不少人为了房产继承而弄出各种各样的纠纷,为了避免继承人以后因房产而产生纠纷,部分房产所有人会在生前就将房产权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这就是所谓的“立遗嘱”了,比如分给子女,这种行为是合法的,但这样做并非继承,只能算作赠与。,2、继承人应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所谓法定继承人,是指依法可以担任继承人的继承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果被继承人作出遗嘱,遗产应转让给合法继承人以外的人,或者被继承人在生前就立遗嘱要将房子捐献出去,这只能算作遗赠,并不是继承的,这要记住了,这是财产继承的第二个条件。,3、房产继承的应是被继承人生前的个人财产:换言之,也就是说,房产继承人只能继承被继承人生前的个人财产,注意了,是生前的”个人财产“。但是,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的房子是共有房子,那么,在继承时免不了要产权分割,只有分割后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才能被继承。这是房产继承的第三个条件。,4、房产继承符合法定继承:所谓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继承的顺序和依法继承的方式继承的。依法继承的,由第一继承人继承,第二继承人不得继承第一继承人。一般来说,同一继承人其实也是可以平等地划分遗产,如果协商一致,他们也可以不平等地划分遗产的。,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公民继承了房屋,当然可以使用房屋所占的宅基地。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