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代理人与受托人有何区别 |
释义 | 代理与委托的区别及代理人的资格要求。代理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而受托人的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代理的法律效果存在于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而委托合同关系存在于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代理基于授予代理权的单方行为,而委托则是基于委托合同。代理人需具备书面授权、相关资格和技能。被委托人是接受委托指示从事相应活动的人,其行为对委托人生效。根据授权不同,被委托人可称为经纪人或代理人。 法律分析 首先,代理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而作为受托人受托处理或管理的行为则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如中,受托人保管他人货物。 其次,代理的法律效果存在于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而委托合同关系则存在于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再次,代理基于授予代理权的单方行为,而委托则是基于委托合同。此外,存在着有代理而无委托的情形,如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也存在着有委托而无代理的情形,如保管合同中的委托,只是在事实行为方面的委托,而不是法律行为的委托。 依据我国现行《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证人管理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代理人需具备下列资格: 一、有被代理人或授权单位的书面授权,或者契约约定代理的范围、期限等; 二、需具备一定的资格和相关的技能; 三、代理人依其代理对象之多寡可分为专属代理人与普通代理人。如:保险、股票、税务、诉讼之类的代理人,属专属代理人。 被委托人(又称受托人或受委托人)是指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指示从事相应的民、商事活动或者诉讼、仲裁活动的人。被委托人在委托人授权的权限内从事的民事、商事法律行为对委托人生效。根据授权从事商事活动的被委托人又称为经纪人。根据授权从事民事诉讼、仲裁活动的被委托人又称为代理人。 结语 代理行为和受托行为在法律效果和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代理行为主要涉及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法律效果,而受托行为则涉及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代理基于单方行为的授权,而委托则基于委托合同的约定。同时,代理和委托可以存在有代理无委托或有委托无代理的情况。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代理人需要满足被代理人或授权单位的授权要求,具备相关资格和技能。被委托人是指接受委托人指示从事相应活动的人,其行为在授权范围内对委托人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二十九条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