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是什么? |
释义 | 保证人的法律规定:法人、组织和公民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可担保;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经营活动的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合同视为有效;国家机关在接受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担任担保人。 法律分析 保证人的法律规定: 1、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可以担保; 2、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担保人的,无其他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其签订的担保合同视为有效; 3、国家机关在接受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提供的贷款的过程中,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担任担保人。 拓展延伸 我国法律规定的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我国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是指在债务人无力履行债务时,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的人。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即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保证人有义务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二是享有追偿权,即保证人在代偿债务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而确定的,具体内容包括保证人的责任范围、追偿权的行使方式等。保证人应当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责任,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结语 保证人的法律规定确保了债务的有效清偿。根据我国法律,具备代为偿还债务能力的法人、组织和公民可以作为担保人。对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作为担保人的情况,只要没有其他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存在,其签订的担保合同将被视为有效。此外,国家机关在接受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提供贷款时,经国务院批准后,也可以担任担保人。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和享有追偿权。保证人应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三条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