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仲裁程序是一种解决商业纠纷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快速、简便和保密性强。仲裁程序一般按照约定的程序和仲裁机构的规则进行。注意事项包括:仲裁协议须具备法律效力;仲裁庭的构成应当合法;仲裁程序必须公正、公平、有证据、有听证等。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依法订立的解决具体商事争议而选择仲裁程序的协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条 仲裁员应当具有下列条件:(一)讲究高尚的品德,具有公正、廉洁的精神;(二)熟悉法律,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应对各种纠纷的能力;(三)不受当事人的干扰和控制;(四)没有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不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3.《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 仲裁庭主持人主持仲裁庭的工作;仲裁员根据负责的工作分工参加仲裁庭的工作。仲裁庭组成人员之间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仲裁工作。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 证据应当真实、合法、足以信服。当事人对所提出的证据负有举证责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仲裁程序应当保证当事人对有关事项有充分机会陈述意见和提供证据,有证据足以证明事实的,仲裁庭应当采纳并应据此作出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