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嘱不具备效力的种类有哪些? |
释义 | 遗嘱失效的情形有多种,包括遗嘱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违法等;公证遗嘱可能失效的情况有侵害国家或他人利益、遗嘱被改变等;遗嘱无效时,仍可通过法定继承获得遗产。 法律分析 一、遗嘱失效的情形有哪几种 遗嘱失效的情形有如下几种: 1.遗嘱人订立遗嘱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遗嘱无法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 3.遗嘱的内容及形式违反法律规定; 4.遗嘱失效的其他情形。 二、什么情况下公证遗嘱会失效 经过公证的遗嘱有很强的法律效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失去效力,比如: 1.遗嘱内容侵害国家、公共或第三人的利益; 2.遗嘱人在立遗嘱后以事实行为改变遗嘱; 3.遗嘱取消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4.遗嘱没有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 5.厉害关系人申请,经法院判决确定无效。 三、遗嘱无效还能继承吗 遗嘱无效是还可以继承的。即并不会因为遗嘱无效就导致遗产就不能够继承。但是对于遗嘱无效部分的遗产不能够按照遗嘱的内容予以继承,而是采用法定继承的方式,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这部分的遗产。 拓展延伸 遗嘱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遗嘱无效的情况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情况。首先,如果遗嘱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进行撰写、签署和见证,那么它可能会被视为无效。其次,如果遗嘱是在被证明为无行为能力的人或受到欺诈、威胁或强迫的情况下制定的,也可能被视为无效。此外,如果遗嘱中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如剥夺合法继承人的权益或违反了公序良俗,那么遗嘱也可能被视为无效。另外,如果后来发现有新的有效遗嘱或变更遗嘱存在,那么旧的遗嘱也可能被视为无效。总之,遗嘱无效的情况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的评估。因此,在撰写遗嘱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 结语 遗嘱失效的情形包括遗嘱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无法真实表达意思、违反法律规定及其他情形。公证遗嘱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失效,如侵害利益、遗嘱人改变遗嘱、取消继承权、未保留胎儿继承份额及法院判决无效等。遗嘱无效不影响继承权,但无效部分需按法定继承方式分配。在撰写遗嘱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