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保证人可能面临的处罚有哪些? |
释义 |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处罚及条件: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将被罚款,构成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保证人必须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且无限制,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法律分析 一、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怎么处罚 1、保证人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 二、取保候审保证人条件 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保证人必须与本案无牵连,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嫌的犯罪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保证人不能是本案的同案犯,也不能是本案的证人。否则,因为如果其本人也是司法机关调查的对象,就难以保证他认真履行保证义务。 2、保证人应当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具体来讲,保证人必须达到一定年龄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对被保证人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身体状况使其有能力对被保证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等等。是否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绝不能仅凭保证人本人的说法确定他是否有履行保证义务的能力。 3、保证人应当享有政治权利,其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就不能充当取保候审的保证人。 4、保证人应当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在被保证人居所地有自己常住的居所,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保证人应注意的处罚种类及应对措施 取保候审保证人应注意的处罚种类及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罚款,保证人需按时缴纳;2.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可能面临撤销取保候审、收押等处罚;3.违反取保候审期间的禁止令,可能被处以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4.若保证人提供虚假担保材料,可能面临刑事责任;5.如保证人未能履行担保义务,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应对措施包括:1.保证人应认真履行担保义务,遵守相关规定;2.如有变动,及时通知法院或公安机关;3.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禁止令,避免违规行为;4.如有困难,及时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解除担保。保证人应密切关注案件进展,配合调查,确保取保候审期间的合法权益。 结语 作为取保候审保证人,必须认真履行担保义务,遵守相关规定。应注意罚款、撤销取保候审、收押等处罚。同时,遵守禁止令,不提供虚假担保材料,确保履行担保义务。如有困难,及时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解除担保。保证人应密切关注案件进展,配合调查,确保取保候审期间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