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适用对象主要有哪些 |
释义 | 法律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是很宽泛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从《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其范围涵盖了除可能被判无期徒刑、死刑外的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且“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这样一个宽泛到可以说是有一点“大而无当”的规定几乎任何一个案件都是可以套用的。 但是,也可能正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宽泛,实践执行中取保候审的办理也就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多数情况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属认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而办案单位却认为不符合。实际上大家适用的的确是同一个法律规定,却能够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这就形成了一个异常奇特的现象。一个极富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现象。 根据本律师多年来从事刑事辩护的司法实践经验,其实办案单位还掌握着另一套没有成文规定的标准。换言之,实践中,除具备以上两条规定之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更容易办理取保候审。 (一)非暴力犯罪的。相对于暴力犯罪而言,盗窃、抢夺、诈骗等非暴力犯罪的案件在办理取保候审时更容易一些; (二)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实践中90%以上审判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可能会被判缓刑,而缓刑的前提是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司法过程期间办理了取保候审,而判决时因不能获判缓刑而判3年以上的实刑,之后再被收监,取保候审申请书样本。就会令被告人产生对法律的不理解、对法不可预知的恐惧以及对法无定性的迷惑,也不利于被告人的改造。所以,司法实践中,有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就很难取保候审。 (三)存在重大疾病,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的。司法实践中,以这个理由申请取保候审的,只有严重到危及生命健康的,才会批准取保候审。 (四)主动认罪的。如果不认罪,一般很难取保候审。 (六)侵财犯罪案件,积极退赃,积极交纳罚金的。 (七)人身损害案件,积极向被害人践行赔偿,并争取到被害人谅解的。 当然,以上条件也不是通用和万能的,实践中,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与办案人员办案单位加强沟通,与被害人加强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