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敲诈勒索罪的对象能否是家人 |
释义 |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对成年子女或未成年子女与他人恶意串通,以自己被绑架为由等恶害要挟父母。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的,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只是司法解释从刑事政策考虑,将本应以抢劫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同理,对行为人采取敲诈勒索手段取得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的,从刑法理论上讲,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只是从刑事政策上讲,一般不按敲诈勒索罪处理;尤其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敲诈勒索行为,取得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的,可参考上述规定的精神执行。 但应符合下列条件: 行为人单独实施敲诈行为,且为其个人使用; 胁迫对象是庭成员或近亲属; 犯罪数额没有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 不具备其他严重情节。否则,即有可能成立本罪。如虽为个人使用,但在伙同他人或教唆他人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数额较大的财产,应以敲诈勒索犯罪论处。 一、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与定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立案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本罪是数额额,行为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须达到数额较大,才能构成本罪,侦查机关才能予以立案侦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4月28日通过的《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一般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作为起点,具体的数额应当以各地法院规定的具体标准为依据。 定罪标准构成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另外也侵犯被害人的其他合法权益,如人身权、隐私权等等;但是主要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逼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就范,将公私财物交由行为人或者指定的第三人控制提供财产性利益。取得财物的时间可以使迫使对方当场交出,也可以是限期交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为目的,若行为人进行威胁或者要挟,目的是要求对方偿还欠下的正当债务或者履行义务,则不构成本罪,有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 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犯敲诈勒索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一般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作为起点,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1万至三万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节,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敲诈勒索罪数据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二、怎样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时,才构成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本罪的加重情节,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敲诈勒索罪的惯犯;敲诈勒索罪的连续犯;对他人的犯罪事实知情不举并乘机进行敲诈勒索的;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敲诈勒索手段特别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