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敲诈勒索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释义
    非法占有目的是敲诈勒索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之一,但在某些维权纠纷引发的敲诈勒索犯罪案件中;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直接关系到行为人的定罪与量刑。
    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分为两个部分,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认定具有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1、索要是否具有合法依据。非法占有,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占有他人财物。
    行为人非法侵占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即为非法占有。该种占有是否有合法依据?判断的关键是行为人索要财产是否具有合法依据。
    2、索要的内容和数额。事出有因的勒索犯罪案件,行为人经常依据某种理由向人强行索取财物,在有相对明确的衡量数额的情况中,如果行为人索取的数额没有大幅度超过相对明确的衡量数额,司法实践中不会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在没有相对的衡量数额的情况中,如果索要不具有合法依据,司法实践中会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索要有合法依据,再根据索取的内容和数额是否合理来判定。
    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之一,而非全部,在证明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之后,控方还必须举证证明被告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敲诈勒索的行为,才可以认定被告人构成敲诈勒索罪。
    一、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有什么不同
    第一,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不同。在索取债务过程中致人损伤的故意伤害罪,行为人与被致伤人之间通常存在引发事件发生的特定债权债务关系,即行为人向被害人索取财物是事出有因。而单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抢劫罪,行为人纯粹是无中生有地向他人索取财物,双方一般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第二,行为人伤害他人身体的主观目的不同。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夺取财物,或迫使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的目的。而为索取债务,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客观上虽然针对债务人当场实施了暴力行为并夺走债务人的财物,但其主观上只是想收回自己的合法债权,债权人的私力救济虽不合法,但又明显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
    抢劫故意和目的。它与无故以暴力劫取他人财物的抢劫罪在主观上的出发点是根本不同的。因此,对行为人(债权人)的行为显然不能以抢劫罪论处。如果行为人(债权人)为抢走债务人的钱财而当场实施的暴力行为,已实际造成债务人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反之,则应当认定为无罪。
    当然,如果行为人抢走的财物明显大于被害人所欠的债务或数额巨大,则行为性质已转化为暴力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抢劫行为,应以抢劫罪论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