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醉驾是否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
释义 | 醉驾需追究刑事责任,除轻微情节外,一般定危险驾驶罪。拘留通常为14天,需取得确凿证据后才可拘留。判刑原则:以事实为根据,区别犯罪情节;以法律为准绳,依刑法规定量刑。 法律分析 一、醉驾是否一定要追究刑事责任 醉驾不是一定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予定罪处罚。但是除此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醉驾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还要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拘役并处罚金。 二、醉驾立案后多久拘留 醉驾在侦查机关批准拘留的第一天起会通知拘留,拘留的时间一般是十四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要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是需要经过有拘留权限的机关审批的,并且是需要有刑事拘留证的,所以当场拘留是很困难的。对于醉驾,要等抽血检验,取得确实的醉驾证据,由县区以上公安部门签发刑事拘留证后才会通知拘留。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罪,公安机关立案后就可以采取刑事拘留措施,一般按照公安机关办案进度决定。 三、醉驾判刑的原则 判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是指以客观存在的犯罪的一切实际情况为根据。即查清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正确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同一性质犯罪,因情节不同,其总体社会危害程度也不同,因而刑罚处罚也应有区别。 2.要以法律为准绳,即量刑要以刑法规定为准绳,所谓刑法规定,是指: (1)刑法总则有关刑罚方法、刑罚制度及其适用条件的规定。 (2)刑法分则有关具体犯罪适用的刑法方法和量刑幅度的规定。 结语 醉驾不一定要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者可不定罪处罚。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醉驾不仅会承担刑事责任,还会被定为危险驾驶罪,处以拘役和罚金。醉驾立案后,拘留一般为十四日,需取得确凿的醉驾证据并经公安部门签发刑事拘留证才能通知拘留。判刑应遵循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即根据犯罪实际情况准确确定罪名,并以法律规定为准绳进行量刑。刑罚应根据犯罪性质和情节的不同进行区别处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