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欺诈消费者是哪条法律法规 |
释义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欺诈消费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标准。消费者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陈述、欺骗性价格等。 法律分析 一、欺诈消费者是哪条法律法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消费者被欺骗了怎么办 1.和解。与商家进行协商赔偿事宜。 2.调解。通过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协调处理。 3.仲裁。如与商家订立仲裁协议,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4.诉讼。与商家无法协商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 三、欺骗消费者怎么认定的 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主要包括: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结语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对于欺诈消费者的惩罚措施,经营者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且不少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伤害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双倍以下的赔偿,并可要求惩罚性赔偿。消费者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包括虚假销售、欺骗性价格、虚假商品说明等。法律明确禁止此类行为,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五十八条 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双方应当就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提取数额、管理、使用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消费者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赔偿后向平台内经营者的追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