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保证期间的效力及其确定方式
释义
    保证责任受三重时间上的限制。换言之,从时间上看,保证人有三次逃脱承担保证责任的机会:
    第一次: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依法定方式主张权利(一般保证:债权人未起诉或申请仲裁;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未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次: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获得抗辩权。
    第三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此时,保证人有权援用债务人的抗辩权。
    1、保证期间的作用与效力
    (1)作用。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债权。
    ①一般保证:债权人须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和/或保证人)起诉或申请仲裁;
    ②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须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效力。若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依法定方式主张权利,则保证责任消灭。
    2、保证期间的确定
    (1)有约定的按约定(可约定3个月,亦可约定1年。随意!)。
    须注意,下列两种约定依法确定保证期间,不按约定:
    ①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②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2)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无论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均为6个月,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须注意:没有约定债务履行期限的,自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债务人被宣告破产的,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计算。
    3、保证期间的性质
    ①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
    ②保证期间为不变期间,不发生中断、中止、延长。
    ③保证期间经过,保证责任消灭。
    ④保证期间约束的权利为债权请求权,而非形成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