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益 |
释义 | 一、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括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 法律分析 一、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即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也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具体又可以分为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 1、预告解除: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即时解除:即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 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过错性辞退,即在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39条情形之一时,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非过错性辞退,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为降低劳动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因经济或技术等原因一次裁减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以上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劳动者。 拓展延伸 劳动法中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保障 劳动法中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益有着明确的法律保障。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如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无法提供工作条件、拖欠工资等,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权益的保障体现在劳动法明确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义务。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法的法律保障确保了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合法权益,为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劳动法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益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劳动者可以根据特定情况,如用人单位违约或无法提供工作条件等,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法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并规定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义务。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法的法律保障确保了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合法权益,为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