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打官司要经过那些程序? |
释义 | 1、起诉。 起诉的首要任务就是写诉状。民事起诉状是启动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书。一份好的起诉状,既关系到法院是否受理问题,也是决定官司胜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写诉状要有好的构思和设计,否则,不仅会影响诉讼结果,有时还会造成费用的损失。 2、立案 。 立案时需要有三方面的材料,一是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时,还要按照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二是要提交证据及其他相关材料;三是起诉人的身份证(要验证)及复印件。 三、开庭。 开庭程序主要包括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调查阶段法官会根据双方争议归纳焦点,然后双方根据法官归纳的焦点举证、质证。举证、质证是专业性很强的诉讼行为,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最好聘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庭辩论阶段是充分阐述支持自己主张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的时候。其目的是说服法官和对方当事人认可自己的观点。辩论结束后,有一个程序就是法庭调解,如果觉得调解能达到诉讼的目的,最好的调解,调解不成就等待法院判决。 四、判决。 判决是法院的工作。是法院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依照法律规定作出的裁判。当事人在接到法院的判决书后,哪一方不服,都有上诉的权利。这里要说的是,如不服判决要及时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一审法院的裁定,上诉期限是十日;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限是十五日。如果你不服一审判决,又不在上诉期限内上诉,那么,一审判决生效,双方争议的问题就要按照一审判决履行。 五、执行。 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履行。如当事人不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应及时申请法院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超过两年再申请执行,对方可以不再履行。 在生活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发生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无法协商解决的,那么往往会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起诉人提起起诉时需要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必须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个人情况、诉讼请求和事实及理由等内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