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者如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
释义 | 合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武器。劳动者需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学习劳动法。遇到侵权情况,应通过仲裁或法院解决,复杂情况可寻求工会等机构帮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27、28条,欺诈、胁迫订立合同、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规定等情况下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需由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无效合同下,已付出劳动的劳动者有权获得报酬,参照相同岗位的报酬确定。 法律分析 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最重要的法律武器。 2、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劳动法和相关的法律要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3、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要及时通过公权力途径(提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来解决,切莫冲动意气用事。当遭遇特别复杂情况时,建议到当地工会、妇联、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寻求帮助。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拓展延伸 劳动法中的权益保障措施及应对策略 劳动法中的权益保障措施及应对策略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劳动者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确保自身权益,合同应明确工资、工作时间、休假等内容。其次,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雇主应确保支付合理工资。此外,劳动法规定了加班和休息时间,劳动者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休息权益。对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总之,劳动者应了解劳动法规定,积极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合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结语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武器。劳动者应增强权利意识,学习了解劳动法等相关法律。遭受侵犯时,应通过公权力途径解决,避免冲动行事。复杂情况可寻求工会、妇联、法援等机构帮助。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由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确认无效后,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法保障措施及策略涉及多方面,劳动者应签订合同、确保合理工资、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维护权益等。同时,应增强法律意识,合理应对问题。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