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免诉与不起诉的区别及法律依据 |
释义 | 免诉和不起诉的区别:不起诉适用于没有构成犯罪或法律规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免予起诉适用于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情况。不起诉有明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应作出决定;免予起诉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不起诉条件是没有犯罪事实或符合法定不起诉条件;免予起诉条件是犯罪情节轻微且符合刑法规定。不起诉案件解除财物限制;对被不起诉人的行政处罚或没收违法所得,检察院提出意见并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法律分析 免诉和不起诉的区别详情如下: 1、不起诉是在犯罪嫌疑人没有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依照法律规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免予起诉是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在应负刑事责任的前提下,只是由于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2、不起诉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只要存在法律上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时,人民检察院就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免予起诉的适用,需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斟酌法律上的规定作出具体决定。法定不起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物带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弊蚂衫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拓展延伸 免诉和不起诉的权威解读及实际应用 免诉和不起诉是刑事诉讼中的两个概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免诉是指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不需要起诉的案件,即不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而不起诉则是指检察机关决定不提起公诉的情况。免诉通常发生在案件初查阶段,而不起诉则发生在案件侦查阶段或审查起诉阶段。免诉和不起诉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中,检察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证据的充分性、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作出免诉或不起诉的决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结语 免诉和不起诉是刑事诉讼中的两个概念,虽然相似但存在区别。免诉是指不需要起诉的案件,不起诉则是决定不提起公诉。免诉多发生在初查阶段,不起诉则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法律依据包括《刑事诉讼法》等。检察机关会综合考虑证据充分性、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作出决定,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租腔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