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审立案后案件开庭时间安排 |
释义 | 刑事案件二审立案后,开庭时间无具体规定,最长可延迟33天。法庭应在2个月内审理完结,死刑案件可延长2个月。立案标准包括:公安机关只管辖自己范围内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该犯罪行为需要依法处罚。刑事案件二审立案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开庭审理。 法律分析 一、刑事案件二审立案后多久开庭? 没有规定具体多长时间才能开庭,只有一个大概的时间,最长是33天后才能开庭,同时规定了2个月内要审理完结,涉及死刑的,可以延长2个月审理完结。 具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一)第二百二十条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二)第二百二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查阅完毕。 (三)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 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公安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件; (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即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了; (三)该犯罪行为需要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给予刑罚处罚,即该犯罪行为要符合刑法立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百一十二条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立案的条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刑事案件有三个立案标准,第一,公安机关只能管辖自己范围内的;第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第三,该犯罪行为会承担刑事责任。刑事案件二审立案之后最长一个月左右就会开庭。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二审立案后的开庭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通常在33天内开庭,并规定了2个月内要审理完结。对于涉及死刑的案件,可以延长2个月审理完结。根据立案标准,刑事案件需要满足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以及该犯罪行为需要依据刑法规定给予刑罚处罚。立案标准的判断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立案。如有不服,可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三条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三章 学 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