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结果出来了,该怎么办? |
释义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当劳动仲裁裁决书下达后,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强制执行。如果用人单位不申请撤销裁决书,也不履行调解书或裁决书,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因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告诉我们,劳动仲裁裁决书下达后,劳动者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既没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结果出来了,如何应对和执行? 一旦劳动仲裁结果出来,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和执行。首先,仔细阅读仲裁结果,确保全面了解裁决内容。如果结果对您有利,您可以与对方沟通,要求对方按照裁决履行义务。如果对方未履行义务,您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结果对您不利,您可以考虑是否有上诉的可能性,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无论结果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守法律程序,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记住,法律是保护您的工具,合理合法地行使您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结语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以保障申请人的权益。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时,可以不提供担保。当事人应按照规定期限履行调解书、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如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此外,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应依法履行。劳动法律法规告诉我们,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权益。在面对劳动仲裁结果时,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守法律程序,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