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解除、工作时间、报酬等方面的纠纷,应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决定再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出现以下情形,应先向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决定,之后才能提起诉讼: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方式及适用范围 劳动纠纷解决方式及适用范围是指对于发生的劳动纠纷,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解决,并适用于哪些特定情况。劳动纠纷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调解、诉讼等,具体取决于纠纷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愿。仲裁是一种独立、公正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劳动纠纷,如工资争议、劳动合同解除等。调解是通过第三方协助双方达成和解的方式,适用于双方关系较好且愿意合作解决的纠纷。诉讼是通过法院审理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适用于严重的劳动违法行为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当事人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解决方式来解决劳动纠纷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调解和诉讼。仲裁适用于大部分劳动纠纷,调解适用于双方关系较好且愿意合作解决的情况,而诉讼适用于严重的劳动违法行为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处理劳动纠纷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