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异地欠的钱怎么起诉
释义
    1、在起诉前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如借条、欠条等债权凭证,还有保存的转账凭证等证据。
    2、起诉: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起诉,需要带身份证、起诉书、证据材料等。
    3、法院受理:在5日内送达起诉状副本给被告,被告15日内提出答辩,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法院告知原被告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法院审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符合条件的,法院追加当事人。
    4、开庭审理:开庭3日前法院用传票通知当事人,用通知书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前3日发布公告,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一、审判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二十八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九条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三十七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一百四十二条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二、什么是审理前的准备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4)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5)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6)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存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主作是:
    (1)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3)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6)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行政诉讼的审前准备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情况大同小异。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