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关于产权未取得房产买卖有效性的规定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仍有效,除非另有约定。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房屋买卖有效需满足购房者主体资格合法、售房者主体资格合格、购房者符合宅基地条件,并经村民委员会同意。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尚未取得产权的房产买卖有效吗 房屋未取得房产证的,不影响房屋买卖合同效力,房屋买卖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二百一十五条【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区分】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二、买卖农村房屋效力如何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房屋买卖有效必须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一)购房者主体资格合法。农村房屋所依存的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成员所有,因此购房人必须是该村民集体成员。城市居民不具备购买农村房屋的主体资格。 (二)售房者的主体资格合格。卖房人必须对自己所有的财产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对于共同共有的人员来说,其中的共有人一方若单方面处分房屋的,并不能使房屋买卖有效; (三)购房者应当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已有宅基地的村民不得再申请宅基地。如果买房人不符合上述条件,以买卖形式变相的占有更多的宅基地,这样的买卖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四)买卖经过村民委员会同意。这是必经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对这种物权作出实质性处分。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房屋买卖合同在房屋未取得房产证的情况下仍然有效,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需经依法登记方能发生效力,未经登记则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买卖农村房屋而言,必须符合购房者和售房者的主体资格要求,购房者需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经过村民委员会的同意。以上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得出的结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二百二十八条 动产物权转让时,当事人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一十四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二百二十六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