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 |
释义 | 交通肇事罪侵犯交通运输安全,可能为过失或故意。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并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可构成交通肇事罪。既遂标准包括预备行为造成的实害结果和因果链条的连续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肇事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恶劣情节者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法律分析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般的交通肇事罪为过失,既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也可能有意识地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故意的,但不一定成立故意。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二、交通肇事罪的既遂标准 1、预备行为造成的实害结果不属于既遂结果。 2、因果链条断裂,则不构成犯罪既遂。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及相关司法解释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根据这些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或者铁路、水上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具备过错和因果关系。此外,相关的司法解释还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量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权益保护。因此,了解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司法实践和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结语 交通肇事罪是一项严重侵犯交通运输安全的犯罪行为。它涉及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无论是因为疏忽大意还是过于自信,都可能导致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并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因此,了解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依据,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