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1982年土地政策 |
释义 | 从1983年实施了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承包期是15年;从1997年开始了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承包期再延长30年,这就到了2027年。耕地承包年限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到2057。 一、制定原则 1.目标明确:土地政策是为土地管理过程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其目标既要与土地管理的目标对应,又要具体、明确。 2.全面、准确收集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多方案择优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公共利益原则:通常情况下土地政策对三大效益的选择顺序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后才是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是最主要的。 二、不同时期 1、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具有封建残余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政策。一部分国家是采取限制和赎买政策,规定地主自营土地限额,超过部分由国家收购,再低价卖给自耕农。有的国家则实行庄园税、限制租佃余额的政策,迫使大地产所有者出卖土地或改营其他行业。有些国家,实行“耕者有其田”或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给农民使用的政策。如意大利,在部分地区采取没收大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政策。 2、社会主义时期 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分给农民私有的土地又归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 三、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土地政策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的发展形式已经很难继续进行 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得到了高速的推进,整个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外延范围以及扩展速度大大的超越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这种情况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得土地的出让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收入的情况波动性较大,传统的发展运行模式已经不再为当今社会所适用。除此之外,土地征地的拆迁成本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上升空间,已经全面的与低成本的城市化时代告别。相应的土地出让收入以及抵押融资来实现对整个城市发展的支持情况有很大的波动性,从而加大了风险,并且相应的征地拆迁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3]。 (二)土地必须得到相应的转变 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形式下,土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过程中,土地的供应情况必须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决定。我国的人民群众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这一情况表现出是理性的态度,并且一些具体的政策以及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人民群众已经全面的接受新常态发展的特征,国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工作中就不必需要土地来进行带动,也不需要土地作为投资的工具实现经济高投资的情形,在维持我国经济的高出口层面上也就不需要通过不断调整土地的价格来得以实现。所以说,经济在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中,对于土地利用性质转变来谋发展以及在解决长期遗留下来的土地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 法律依据: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