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没社保怎么办 |
释义 | 1,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项规定: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2,这里有三种情况:“不交”(未缴纳)、“少交(未足额缴纳)”延交“(未及时缴纳)。如果按以上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还需要根据第四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现存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未缴纳”、“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均属于“未依法缴纳”,因此,在这三种情况下,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均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中的“未依法缴纳”应严格控制在“未缴纳”范畴,而不应该将为“未足额缴纳”、和“未及时缴纳”也涵盖在内,只有在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时,劳动者据此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第三种观点认为,“未缴纳”、“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均属于“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也具有其违法性,但在法律适用上应区别对待。对“未缴纳”的除依法可以按解除劳动合同规定办理外,还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对于“未足额缴纳”、和“未及时缴纳”的,未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可适当减免经济补偿;造成劳动者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司法实践中,关于审理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经济补偿金中规定,“我们认为,由于经济补偿金与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性质不同,经济补偿金侧重于对劳动者贡献的补偿,违约金侧重于对守约方的赔偿,故劳动者可以同时请求经济补偿金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但对于过高的违约金,当事人可以请求减少”。 一、社会保险费争议的解决 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没社保怎么办,这类的争议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1、社会保险费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此种争议的,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应受理。第二十三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第二十六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由此可见,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察内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通过行政执法责令用人单位改正,逾期仍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法院强制征缴。 2,未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