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和分割财产哪个先进行? |
释义 | 离婚财产分割需先签协议或法院判决,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协议不成则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离婚登记机关应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如夫妻已达成一致处理意见,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离婚证。保护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中的权益。 法律分析 财产分割前一般是双方先签订离婚协议书,然后办理离婚登记后,再按协议书的约定分割财产,或者依据法院的判决书分割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法律客观: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三条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拓展延伸 离婚后如何合理分割财产? 离婚后,合理分割财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公平保护。首先,需要明确财产的性质和所有权归属。然后,可以采用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分割财产的具体细节。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根据财产的价值、贡献和需求等因素进行划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争议。最终,合理分割财产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利益和公平原则,确保双方在离婚后能够公正地分享共同财产。这样的分割将有助于实现离婚后的经济独立和公平对待。 结语 离婚后,合理分割财产是确保权益公平的重要任务。财产分割可通过签订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进行。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商处理,协议不成时,法院将依据财产情况和保护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做出判决。对于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的权益,也应依法予以保护。合理分割财产需要明确财产性质和所有权归属,并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分割细节。最终目标是确保离婚后的经济独立和公平对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法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七条 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法人分立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