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有何规定? |
释义 | 职工发生工伤可获得医疗费、伙食补助费、交通住宿费和工伤津贴。八级伤残还可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劳动合同后可获得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法律分析 一、职工发生工伤可以获得以下保险待遇: 1、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伙食补助费: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3、交通住宿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4、工伤津贴:在工伤医疗期内职工享受工伤津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二、工伤构成八级伤残除获得上述待遇外,还获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由保险机构发放); 2、如果该职工不想在单位做了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合同到期后终止合同的,该职工还可以享有以下待遇(由单位发放): (1)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具体标准由所在省政府规定。比如广西规定八级伤残为10个月本人工资。 (2)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所在省政府规定,广西规定八级伤残为8个月本人工资。 拓展延伸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何保障?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保障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不得低于本单位同类工种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同时,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应当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如果雇主未按照规定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保障是为了保障工伤员工的生活和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经济支持。 结语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保障是法律法规所明确的。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应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且不得低于本单位同类工种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如雇主未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维护自身权益。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保障旨在确保工伤员工的生活和权益,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经济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