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拘役管制是什么?
释义
    拘役管制和拘役是我国刑法中的主要刑罚,分别是对犯罪分子进行社区矫正和剥夺人身自由的短期刑罚。拘役管制要求犯罪分子遵守法律、服从监督,并限制其一定自由;拘役则要求犯罪分子在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可以每月回家一至两天,并可能获得劳动报酬。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拘役管制和拘役的具体意义。
    法律分析
    拘役管制到底啥意思?拘役管制到底啥意思管制拘役都属于我国《刑法》的主刑。
    1、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第三十九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2、拘役是指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第四十四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这样解释大家理解吗?
    拓展延伸
    拘役管制的执行条件和程序是怎样的?
    拘役管制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适用于轻罪犯或犯罪嫌疑人。其执行条件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属于法定拘役管制范围、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社会危害轻微、有履行管制的能力等。执行程序一般包括:公安机关提请法院审查、法院裁定拘役管制、拘役管制决定送达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到指定场所执行、执行结束后进行解除等。在执行期间,被执行人需遵守一系列规定,如定期报到、禁止离开指定区域、参加劳动等。拘役管制的目的是通过限制自由来达到惩罚和改造的效果,促使被执行人认识到犯罪行为的错误,并逐步恢复社会责任感。
    结语
    拘役管制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主刑,适用于轻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拘役则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在执行期间,被执行人需遵守一系列规定,如服从监督、不得行使特定权利、报告活动情况等。拘役管制的目的是惩罚并改造罪犯,使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错误,并逐步恢复社会责任感。这种刑罚执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社会安全,促进犯罪分子的社会融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三节 拘役 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三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凭人民检察院送达的决定拘留的法律文书制作拘留证并立即执行。必要时,可以请人民检察院协助。拘留后,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将执行情况和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原因通知作出拘留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在人民检察院撤销拘留决定之前,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继续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三节 拘役 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0: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