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的利息收益高于银行贷款,但并非所有高利贷都属于欺诈,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高利贷的具体标准。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恶意欺骗、违反法律法规等问题。 法律依据: 1.《合同法》 第一百零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利息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加倍支付。 2.《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借款合同的利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由借款人和出借人协商确定。合同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30%,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 3.《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三倍以上的高利贷行为,构成犯罪。 因此,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出借人利用高额利息欺骗、逼迫等手段,违反法律规定,并造成借款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