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跑步撞了行人刑事责任
释义
    南京案件中,报道称逃逸行为让交通事故升级为刑事案件,但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行人也可构成交通肇事罪,只要承担事故责任够格,任何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都可构成该罪名。因此,报道的说法有待商榷。
    法律分析
    依旧以上文的南京案为例,南京新闻综合频道2014年11月13日对这起案件的审判作出报道,介绍说「如果当时李某选择报警送医,只会承担民事责任,但他的逃逸行为让这起交通事故升级为刑事案件」。这一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行人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并不要求特殊主体,只要承担的事故责任够格,任何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都可以构成这一罪名。交通肇事司法解释第1条还专门指出了这一点,「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跑步撞了行人引发的法律纠纷
    跑步撞了行人引发的法律纠纷是指当一个人在进行跑步活动时,不慎与行人发生碰撞,并导致行人受伤或财产损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纠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跑步者的行为被认定为过失或违反交通规则时,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责任。在此类纠纷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跑步者的过失程度、行人的自身责任、损失的具体情况等。法律程序将会涉及警方调查、证据收集、法庭审理等环节。解决此类纠纷的关键在于确定责任,并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公正和合理的赔偿。
    结语
    根据以上文中的南京案例,对于这起交通事故升级为刑事案件的说法还有待商榷。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处罚。行人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只要承担的事故责任够格,任何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都可以构成这一罪名。解决跑步撞行人引发的法律纠纷的关键在于确定责任,并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公正和合理的赔偿。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 交通警察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