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法务应当明白的九条生存常识 |
释义 | 我们在课堂上学的法律知识,等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已经被更新了N遍了。 而且这和法律稳定性一点没有矛盾,因为这种更新不是推倒重来,不是重新发布,而是以各种司法解释、通知、参考判例等方式混搭淘汰掉落后的理念和制度。 学法律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你要大学四年一直在和司法考试较劲的话,还是年年买新教材吧。这银子真真节约不得。因此,作为一个法务工作者,我干了多少年法务,就得学多少年法律。 一辈子当学生的感觉,非一般的酸爽。 茶余饭后,在此闲扯一番做公司法务的小感触。为这些年所见所闻所感打个蝴蝶结。 发言的气场 前几年参加第三方机构的一个法务培训,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法务来讲课。小哥很和善的样子,个子不高,一口羞答答的方言普通话配上不时腼腆扭动的小腰。 虽然我很认真的想学点什么,但一个小时下来,他讲了好几个案例,发了很多感慨,无非是法务艰苦,不受待见,没有话语权云云。 我不得不怀疑他是故意藏拙。 三分钟内讲明所有事实 一般在讨论或者汇报工作时需用到简略性的事实陈述,前者还好,啰嗦一点反正大家都是来耍嘴皮子思想碰撞的,也就忍了。但是对于后者,若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要说很长,基本上离被鄙视不远了。 述明事实的时候,不要用任何文学表现形式或者修辞手法,切忌感情色彩用词或者倾向性重音。 三分钟里,时间、主体、结果、事件影响、风险预期一气呵成。 先把大脉络捋清晰,再从boss对风险预期的关注上衍深重点细节的观点汇报。再复杂的case,都有简略表达的方法。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Boss一意孤行力排众议的要上一个项目,你知道这是个坑,跳不跳呢? 当然不跳。 但是你得搭个梯子让他跳了以后能够爬上来,你还是个正经儿的好人。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作为,和规避个人风险为导向的进退,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的力道。坚持前者,最终你会赢得尊重。 很多公司法务至今仍然在服务职能与管理职能中摇摆挣扎,一味说NO,不是明智之举。 说NO只是手段和过程,不是目的和结果。 处理和业务部门的微妙关系 做法务的说自己是顶雷的,做技术的说自己是顶雷的,跑业务的也说自己是顶雷的,我了解了一下,连HR都说自己是顶雷的。 这么多顶雷的,boss是不是很幸福? 人们都习惯于放大自己的艰难程度,无视他人困苦,业务部门出幺蛾子需要法务支持的时候,“法务牌救火队员”的及时性、灭火技能甚至重建能力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现,可能业务部门花半年才烂出问题端倪的项目,需要法务在三天内出法律意见书力挽狂澜。 但你在出法律意见书之前,请和业务部门最好能做到手牵手或者肩并肩,实在不济至少是要面对面,千万不要背对背。 自我调整定位 你是个法务,你不能把合同审核当成语文卷子批改,也不能把风控会议当成法律讲堂。 你是个法务,你不能只想着眼下case的一亩三分地,还得顾念一下企业战略发展的可行性和远期利益。 你是个法务,你不是boss的亲戚或者亲信,你是帮企业走的稳看得远的一双眼睛,偶尔近视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瞎。 何必强调获得感 安安在互联网公司做法务两年,每天都是忙到脚不沾地。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她在等公交车的时候问我:“我觉得做法务的特别没有成就感,老觉得自己是个擦屁股的角色。” 我眨眨眼睛说:“所以你是你们公司进化到文明的绝对主力,动物是不擦屁股的哦”。 法务偶尔是寂寞的,正是这份寂寞,成就了ta的清醒和敏锐。 存在专业以外的工作重点 没有哪个公司法务不懂得公司产品业务的。法务的知识面虽然没有律师的百科式知识建构,但一定存在法律专业以外的工作重点。 你无法想象一个完全不懂得互联网产品的法务,能够妥善处理互联网知识产权归属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