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相关注意事项
释义
    合法权益受侵犯才可提起行政起诉,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起诉。注意复议前置,某些行政行为需先向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对有些行政行为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复议机关逾期不决定,15天内可向法院起诉;不服复议决定,收到决定书后15天内可起诉。
    法律分析
    (一)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才能提起行政起诉。不能对抽象的行政为提出起诉。
    注: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具体个人(或单位等)作出的行政行为(处罚决定、拘留决定等等)抽象行为是指具有普通约束力的法律、法令等。
    (二)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法律规定必须要先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有些行政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具体可参看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
    (三)注意诉讼时效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的时效方面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项:
    1、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是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拓展延伸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要点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要点涉及到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和关键要素。首先,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立案、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和判决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定程序要求。其次,行政诉讼的要点主要包括诉讼主体的资格、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证据的收集和保全、争议解决的方式等方面。要顺利进行行政诉讼,当事人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运用法律条款,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并积极参与诉讼过程。同时,律师的专业辅助也是确保行政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总之,了解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要点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要点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起诉、立案、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和判决等环节都有法定要求。诉讼主体资格、行政行为合法性、证据收集与保全、争议解决方式等是关键要点。当事人需熟悉法律法规,运用条款,提供充分证据,并积极参与诉讼。律师的专业辅助也至关重要。了解行政诉讼对维护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五章 适用与备案审查 第一百零九条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的情况;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经济特区法规、浦东新区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变通的情况。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5: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