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自证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主动提出证明自己无罪或减轻罪责的证据。但是,自证存在一定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不能对基本事实自证,只能就某些次要问题自证。因此,在应对自证时,律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自证的限制范围:被告人不能对基本事实自证,只能就某些次要问题自证。律师需要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并明确哪些事实不能自证。 2.选择合适的自证方式:被告人应选择合适的自证方式,比如证人出庭作证、提供书证等。律师可以协助被告人选择最佳的自证方式。 3.准备充分的证据:在自证前,律师需要帮助被告人准备充分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无罪或减轻罪责。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被告人可以对检察机关或者原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但是,基本事实不能自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被告人对控辩双方认定的事实有异议,有权提出证据。但是,基本事实不得自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条:“律师应当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协助当事人合法、公正地解决案件,对当事人的秘密和隐私应当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