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
释义 | 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提起诉讼或者参与诉讼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诉讼行为指民事诉讼主体所实施的能够引起一定的诉讼法上效果的行为。是民事诉讼上的主要法律事实。 一、口头合同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口头合同的成立条件如下: 1、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先决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经法定代理人批准才有效;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是真实的。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界表示愿意产生一定法律效力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构成法律行为的因素,意思表示的真实性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在欺诈、胁迫或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不是真实意思表示的,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有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或可能。合同内容的确定是指合同成立时必须确定的合同内容,或者必须处于未来履行时可以确定的状态。合同内容的可能性是指合同规定的具体事项客观实现的可能性。合同内容属于事实、自始、客观、永久、全部情形的,合同无效。 二、转让与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符合合同的生效要件的合同有效。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如下:(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所谓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合同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当事人必须能够认识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时,合同不仅应当符合法律,而且在内容上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三、虚假诉讼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哪些 虚假诉讼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侵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只能是故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