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侵犯个人隐私的处罚规定 |
释义 | 未成年人侵犯个人隐私,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但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可减轻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从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包括电话、短信骚扰、窥视他人住宅、拍摄私密活动等。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侵犯个人隐私,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相关延伸】 问: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以下这些: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侵犯个人隐私的处罚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措施 《未成年人侵犯个人隐私的处罚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措施》是针对未成年人侵犯他人个人隐私行为所制定的法律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未成年人在侵犯他人个人隐私时将面临一系列的处罚措施,旨在保护被侵犯者的权益。这些法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款、社会服务、行为改正教育等,旨在通过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权的合法权益。此外,该法律规定还强调了社会各界的责任,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护工作,以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遵守法律法规,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结语 监护人应承担未成年人侵犯个人隐私的侵权责任,但若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职责,则可减轻其责任。对于有财产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造成的损害,应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如不足,监护人应予以赔偿。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包括干扰他人生活、窥视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私密活动、处理私密信息等。相关法律规定旨在保护被侵犯者的权益,通过罚款、社会服务、行为改正教育等措施来惩戒和教育未成年人,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护和教育工作,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