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公职人员以职权、职务或者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以他人谋取利益为代价,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有意实施的心理状态。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犯罪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故意犯是指犯罪人明知是犯罪而实施的行为;过失犯是指犯罪人由于过失而实施的行为,但应当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规定:“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职务犯罪,以及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都是故意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