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情况下会被认定为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
释义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职务范围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职权、职责形成的便利条件,非法占有、侵占、挪用或者滥用职权等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该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仍然有意实施的心理状态。在职务犯罪中,如果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其行为将被认定为犯罪。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以职务便利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一)明知是违法行为,而依然予以实施的;(二)对其实施的犯罪后果在本人的预见范围之内,而依然予以实施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非法转让、私分、截留或者毁灭公共财物,情节严重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以上法律依据明确了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和主观故意的认定标准。在职务犯罪案件中,需要充分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意图,进行刑事责任认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