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认定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需要综合考虑作为犯罪主体的公职人员是否具有主观故意。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在犯罪时有意地实施犯罪行为,知道自己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和犯罪性质。若公职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仍然故意实施,即可认定其具有主观故意。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公共财物的,是职务犯罪。情节严重的,应当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自的罪刑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单位犯罪,情节严重,对罪责人员的刑罚不足以惩罚罪行的,可以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公职人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公共财物时,若其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仍然故意实施,即可认定其具有主观故意。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要依照各自的罪刑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罪责人员的刑罚不足以惩罚罪行的,还可以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