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律师获得的证人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释义 |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质证并查实后方可作为定案的根据。辩护律师可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并申请收集、调取证据。当法庭发现证人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时,应依法处理。 法律分析 是否有效要看具体情形。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三条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第六十一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拓展延伸 律师如何确保证人证言的法律有效性? 律师在确保证人证言的法律有效性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律师需要仔细筛选证人,确保其具备合法资格并能提供关键信息。其次,律师应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准备问题和调查证人背景。律师还需熟悉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证人证言符合法律要求。在庭审过程中,律师应善于引导证人,提出清晰、有力的问题,以确保证言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外,律师还需注意保护证人的权益,遵守法庭规则和程序。通过这些措施,律师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证人证言的法律有效性,为客户争取有利的法律结果。 结语 律师在确保证人证言的法律有效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仔细筛选证人、充分准备、熟悉法律规定、善于引导和保护证人权益等措施,律师可以确保证人证言经过质证和查实后成为定案的根据。律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将为客户争取有利的法律结果提供保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二条 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证人作证前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作证时不得以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材料的方式陈述证言。 证人言辞表达有障碍的,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证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人民法院调查、询问等双方当事人在场时陈述证言的,视为出庭作证。 双方当事人同意证人以其他方式作证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 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以书面等方式提供的证言,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证据 第七十六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