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案件的先予执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释义
    先予执行的法律规定及条件:根据我国《民法典》,先予执行适用于追索赡养费、劳动报酬等紧急需要的案件。裁定先予执行需满足条件: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不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生活或经营,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申请人应提供担保,否则申请将被驳回。对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可申请一次复议,但不会停止执行。被执行人需满足明确的民事关系和财产关系,且法院判决不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正常生活,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法律分析
    一、案件的先予执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零七条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二、先予执行的条件有哪些?
    1、当事人提出申请
    先予执行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生产、生活急需而采取的措施,而是否急需,只有当事人体会最深。所以只有在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能裁定先予执行。
    2、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裁定先予执行,实际上是在判决确定前,实现未来判决确认的部分实体权利。因此,裁定先予执行必须以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为前提。“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谁是享有权利的一方,谁是负担义务的一方,以及各自享有什么样的权利、负担什么样的义务都是明确的。所谓“严重影响”,是指申请人难以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如果对申请人没有产生这种影响,不能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
    3、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如果被申请人没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比如被申请人要破产了,或者被申请人身无分文,又无任何有价值的财物,不能裁定先予执行。
    另外,申请先予执行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书写申请书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先予执行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先予执行条件和适用范围的裁定先予执行,不符合先予执行条件和适用范围的驳回申请。
    但是在申请先予执行时,被执行人他必须要符合一些条件,也就是当事人他们之间的民事关系也好,财产关系也好,权利义务都是非常明确的,并且如果法院不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那么不执行将会影响其中一方申请人的正常生活,而且被申请人如果有执行能力,那么是可以被先予执行的。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案件的先予执行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申请人必须提出申请,并确保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同时,被申请人必须具备履行能力。申请先予执行时,需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并经过法院审查。如果符合条件,法院将裁定先予执行,否则将驳回申请。先予执行的目的是确保申请人的正常生活,同时保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九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八条 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四条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