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毁坏公物的法律定义与规定 |
释义 | 故意毁坏财物罪:行为人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适用于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行为通常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报复、嫉妒或其他有针对性的心态,毁坏财物是其犯罪目的。 法律分析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拓展延伸 公共财物破坏行为的法律界定与规范 公共财物破坏行为的法律界定与规范是指针对那些故意或过失地破坏、损坏或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界定和规范的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共财物包括公共建筑、设施、道路、桥梁、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设施和财物。这些法律界定和规范的目的是保护公共财物的完整性和正常使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对于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以确保公共财物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界定和规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共秩序的重要举措。 结语 故意毁坏财物罪,涉及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将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将受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行为通常由现实原因引起,如对财物所有人的报复、嫉妒心理等。我们需遵守法律规定,保护公共财物的完整和正常使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界定和规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共秩序的重要举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