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和非个人在税收方面的差异 |
释义 | 中国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界定及税收对象区别。居民个人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居住满183天的个人,与中国国籍无关;非居民个人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未满183天的个人。居民个人需缴纳境内和境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只需缴纳在中国境内获得的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身份不是终身固定的,非居民个人在达到一定条件时可转变为居民个人。 法律分析 1、居民个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不难看出,中国国籍并非居民个人的界定标准。 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国籍的必定是居民个人。 与居民个人对应的,是非居民个人。 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注意】因为纳税人身份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确定,并非“一定终身”。 所以,纳税人身份并非固定不变,非居民个人达到一定条件时,可以转变为居民个人。 3、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征税对象区别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拓展延伸 个人和非个人纳税主体的税收差异及其影响 个人和非个人纳税主体在税收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纳税义务和税率上,还涉及到税收政策和影响。个人纳税主体通常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个人纳税主体则可能面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不同类型的税种。此外,个人和非个人纳税主体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纳税主体的税负和经济利益。个人和非个人纳税主体的税收差异对于个人财务规划、企业经营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差异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结语 个人和非个人纳税主体在税收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个人纳税主体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个人纳税主体可能面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不同税种。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到纳税主体的税负和经济利益。个人和非个人纳税主体的税收差异对个人财务规划、企业经营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差异对个人和企业都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九十一条 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五)项规定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下列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二)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三)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第五条 契税的应纳税额按照计税依据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